Discover听生活生活在上海 | 三三x栗鹿:寻找网红打卡点之外,真正代表上海的“心头好”目的地
生活在上海 | 三三x栗鹿:寻找网红打卡点之外,真正代表上海的“心头好”目的地

生活在上海 | 三三x栗鹿:寻找网红打卡点之外,真正代表上海的“心头好”目的地

Update: 2025-08-05
Share

Description

朋友来上海玩,该带Ta去哪儿?走时送点啥“上海特产”?——这些连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作家、编辑都挠头的问题,是不是也戳中过你?相较于其他世界知名都市的“非买不可”,我们熟悉的上海,在“带得走的心意”上竟显得有些“词穷”。

本期《生活在上海》,就让我们跟随作家三三、栗鹿和《上海文学》编辑部副主任吴昊的对话,跳出景点攻略的窠臼。一同探索上海在摩登高楼和网红打卡之外,那些真正能代表上海、让人忍不住想分享给朋友的“心头好”,到底藏在哪里?

完整内容已经在iWeekly App“听闻”频道&小宇宙App“听生活”频道上线,欢迎收听。

他们从一笼小笼包的地域错位聊起,穿梭于绿波廊的时光记忆、浦东美术馆的艺术震撼,直至二次元“谷子店”凌晨排队的狂热现场。这是一次关于城市“心意”与“心意”的探寻:在风貌日益趋同的今天,上海那份真正值得赠与或珍藏的独特礼物,或许就在这些流动的风景与扎根的日常交织处。以下为精彩片段:

图片

带什么给朋友才“上海”?

吴昊:这期节目的起因来自于三三最近的东北之旅,在准备动身的时候你是不是遭遇了一个城市级别的难题——上海好像不存在伴手礼。

三三:在动身前,我想了一堆上海特产,比如大白兔奶糖、国际饭店蝴蝶酥……但是都显得比较古早,也不方便携带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,有朋友来上海,我作为一个上海人,也比较困惑带他们去哪里逛。

当法式浪漫遇上老上海的经典味道,造就了蝴蝶酥的最高境界 - 知乎

上海知名特产蝴蝶酥

吴昊:虽然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城市,但是若真的谈到亲友必去的旅游景点,或者哪里能展现上海特色,其实还是乏善可陈。栗鹿也刚从日本回来,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有趣味的点,日本的伴手礼文化十分兴盛,再小的地方也会有当地人推荐的伴手礼,你最近旅行中是不是也采购了不少呢?

栗鹿:我和两位有同样的困惑,我是崇明人,其实和上海是有隔阂的。因为岛的特殊性,岛上的居民要是被上海人邀请,那么就是吃大闸蟹、鲜肉月饼……

去年我去的是九州鹿儿岛,那里附近有樱岛火山,我参观了火山纪念馆,说是纪念馆又是一个检测火山活跃程度的科研场所,其中有贩售大量的火山周边产品,比如火山泥洗面奶、可爱的火山公仔。

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电影元素冰箱贴

日本的伴手礼、纪念品有很强烈的“现场感”,而且独一无二,让人有非买不可的冲动。这次去的是大阪,虽然商业化比较浓重,但是联名款很多,赠送给朋友也拿得出手。上海是不缺乏文创产品,但是好像没有那么有心机,在上海电影节上我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周边,比如一些大卫·林奇的周边,我好奇的是明明它做得如此精致,但是却好像和主办地上海没有联系。

小笼包、大白兔奶糖的“出圈”畅想

三三:我觉得上海的伴手礼可能需要先从文化入手,想办法从产品和地域特点之间找到连结点再重新包装。比如大白兔奶糖,它的包装如果能够更加具有上海特色,比如像上海人熟悉的“五斗橱”造型,那说不定就能唤起大家的记忆,进而变成与城市强关联的纪念品。比如《繁花》热播的时候,喜茶就推出了玉兰口味的奶茶还有制作精美的贴纸纪念品广受好评。但是可惜的是,电视剧的热潮似乎又平静下去了,变成了一种流动的风景。

上海老物件 五斗橱

吴昊:总体上说,现在的文创比十年前要好的多,比如绍兴已经被鲁迅形象包圆了,以前鲁迅故居卖的是镇纸、戒尺这些前现代的产品,现在则有不少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创,而且集群化效果显著。

三三:那我们也来说说上海的味道,上海著名的作曲家陈蝶衣在被人问及上海味道的时候,谈最忘不了就是那一口小笼包。我在北方点同名的菜品,上来的竟是天津的狗不理。

栗鹿:在我心目中排名前三的上海小吃就是:小笼包、鲜肉月饼、馄饨,还有凯司令的哈斗。哈斗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,我们崇明人吃的更多的是传统的糕点、团子啊,还是在和我先生谈朋友的时候,我都一次到老字号凯司令吃到了哈斗。哈斗既洋气,但是甜得又很克制,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味道。

舌尖上的上海印象:从绿波廊到鼎泰丰的味觉地图

三三:那如果有朋友来上海玩,你会带他们去哪里吃饭呢,我们这里不含广告成分。

栗鹿:我先生有一个台湾朋友,到了上海主动提出要吃上海的鼎泰丰。鼎泰丰有小笼包,在他的印象里,在台北101吃过的小笼包就让他有上海印象。他又主动提出去孙中山故居(香山路7号),故居民国风的陈色很能唤起这位台湾友人的上海印象,在他的脑海里上海就是十里洋场、百乐门……上海的现代化其实和他的刻板印象是格格不入的。

吴昊:我觉得要去绿波廊。

绿波廊

三三:对,这座在豫园中心的老字号承载了许多本地人的回忆。我小时候有印象,过年聚会、相亲啊这样的重要的活动,就会在那里操办。

吴昊:九十年代要去绿波廊,在上海也属于上档次的行为了,它里面的点心十分精致,更重要的可能是那个地点承载了太多历史的符号。又比如豫园里的宁波汤团、五香豆,都是很传统的美味。在完全沦为商业化景区之前,里面还是能寻获不少有趣的东西的。

艺术场馆:上海“非来不可”的硬核理由

三三:如果来客是年轻人,那么我考虑带他们去M50,它和北京的798很像。这里更像是一个文化聚合的场所,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先锋艺术家。

栗鹿:最近浦东美术馆的“奥赛展”十分火,我和三三也经常一起看展。我刚刚说上海缺乏非买不可的理由,但是上海丰富的艺术场馆、展览资源都是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。我强烈推荐大家到浦东美术馆“进货”。浦美的周边甚至比法国原厂做得还要精致,场馆本身的沉浸式的游览体验也独特。在城市中流动的“艺术资源”,是上海独特的资源。

上海博物馆东馆

三三:我想插播上海博物馆东馆,这可能是中国最好的数字化博物馆,高新科技和珍贵展品结合的十分巧妙,文创产品也很多,价格也比较合理。

吴昊:上海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,比如在上海文化广场每年上演的这些歌剧,甚至培养出了一些一场不漏的忠实拥趸。

三三:我还想推荐沉浸互动式戏剧《不眠之夜》,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很复杂、很新奇的体验。现代感官和文学性的奇幻结合,有一种《双峰》的即视感。

探索上海的“就近原则”

吴昊:两位平时会选择去哪里逛呢?在城市风貌愈发趋同的今天,上海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听众朋友的处所。在我们想象一个作家的肖像时,书店、咖啡馆是组成伏案写作者不可或缺的元素,两位有自己的推荐吗?

三三:你这样说,其实我觉得上海还是有不少地方可以逛的。比如海拔48米的双子山,是一个不错的遛娃场所。我还喜欢去上海的各色公园,还有市郊的公园。我特意问了父母,问他们年轻的时候愿意去哪里约会,比如长风公园什么的。

图片《周末画报》印制出版的上海书店地图,插画:pk

栗鹿: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一个就近原则,我刚结婚的时候住在万体馆附近。所以那时候就喜欢蹲黄牛的尾票去看演唱会。后来搬去松江,我就开始在附近探险,松江有广富林公园,还有常去的带娃场所——辰山植物园。植物园十分的大,而且每个季节的植被景观完全不同,既有山又有湖,这是一个不会让你有空闲时间的处所。

上海是座热带雨林,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葆有独特的热爱

吴昊:这两天Bilibili World 2025如火如荼,我在小红书看到每天一清早就有大批二次元们开始排队,蔚为壮观。同时,像“谷子店”这样的泛二次元词汇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交流。这周初,就在我们所在的百新书店周围,抢购三丽鸥限定产品的队伍从凌晨就开始集结。两位是不是也去过“谷子店”,对上海的二次元浓度、分布有没有一些了解。

三三:上海是一个国外“接壤”比较多的城市。这几年二次元文化盛行可能是因为这两年宅男、宅女变多了。我的妹妹就是个自身二次元,她的朋友甚至会和二次元立牌谈恋爱。我喜欢三丽鸥的库洛米,栗鹿喜欢美乐蒂。

栗鹿:我是被儿子安利的乌萨奇,我甚至可以从一些二次元形象上找到现实人物存在的根据。别人就告诉我,我始终是一个看客,我可以花很多很多钱去抽“一番赏”的EVA特型版,但是我并进入不了作品。比如,我会挑选一些喜爱的动漫人物周边,但是没法“誓死捍卫XXX”。现在的年轻人的精神更加向内了,更加重视自己的体验,我觉得也挺好的。

吴昊:小时候看东方电视台的《动漫情报》,彼时是第一届ChinaJoy举办的时刻。现在的二次元比当时显然更加敬业也更加职业,他们所投入的热情是超乎我们这些次元壁之外的看客。上海就是这样一座热带雨林,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葆有独特的热爱。

剪辑:boyan

BGM:

Threads——Louis Island

Just for You——Ziv Moran

Deep Sky Blue——Elad Perez

Into the Grass——Ty Simon

Comments 
loading
In Channel
撒谎接力游戏

撒谎接力游戏

2024-12-1901:06:44

loading
00:00
00:00
1.0x

0.5x

0.8x

1.0x

1.25x

1.5x

2.0x

3.0x

Sleep Timer

Off

End of Episode

5 Minutes

10 Minutes

15 Minutes

30 Minutes

45 Minutes

60 Minutes

120 Minutes

生活在上海 | 三三x栗鹿:寻找网红打卡点之外,真正代表上海的“心头好”目的地

生活在上海 | 三三x栗鹿:寻找网红打卡点之外,真正代表上海的“心头好”目的地